1、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巴库出席中方主办的高级别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加强早期预警预报工作迫在眉睫,中国愿同各国推动落实相关倡议,包括提升全球风险评估能力、构建预警网络、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此外中国将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此次会议发布了《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
来源:中国环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OuD27sWDqYLRdxHCPzkng)
2、11月1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红在相关主题边会上指出汽车产业碳分布现状。双周期下汽车产业碳排放包括横向燃料周期和纵向车辆周期,可细化为用车行驶、新车及零部件生产、车用材料生产、车用能源生产等四个方面碳排放。针对此现状,石红指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净零发展,应聚焦四大路径,即制造环节绿色低碳、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低碳车辆、企业联合开展绿色材料研发和助力能源清洁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9sDy-TFfrVUI9BtHYV00g)
3、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出席COP29中国角“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并致辞。论坛上,黄润秋与尼日利亚环境部部长拉瓦尔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莱基低碳示范区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出席COP29期间,黄润秋分别会见了COP29主席、阿塞拜疆生态和自然资源部部长巴巴耶夫,《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巴巴耶夫与斯蒂尔均表示愿与中方深化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大会取得成功。
来源:生态环境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R0b1-trPIDggrtKbVcS-A)
4、11月15日—16日第二届中日韩青年低碳论坛在大连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能源转型与绿色创新,引领区域碳中和”,旨在推动三国青年在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致辞强调青年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森本茂雄、大韩环境工学会会长姜锡泰出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鹿园直毅等作主旨演讲。论坛设多个议题,专家学者分享成果并寻找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约15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
来源:中国环境APP
链接:(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176156)
上一条:每周环境新闻(11.18-11.24) 下一条:每周环境新闻(11.4-11.10)
【关闭】